来源:雪球App,作者: 蚂蚁不吃土,(https://xueqiu.com/2136738163/322911537)
当前行情分析对于今年市场行情,我相对乐观一些。自2024年9月24日“一行一局一会”系列政策开始,各种政策也陆续出台,好不容易打赢了'3000点保卫战',投资者情绪也逐渐高涨,入市意愿加强,应该不会轻易破坏掉当前局面。
如果说期待一场各行业雨露均沾的牛市有些奢望,但属于某些行业的【阶段性】牛市还是可以实现的。
截止到2025年2月10日,我的基金收益如下:
2024年31个申万一级行业中涨幅前五的行业分别为银行(34.39%)、非银金融(30.17%)、通信(28.82%)、家用电器(25.44%)、汽车(18.52%),跌幅前五的行业分别为医药生物(-14.33%)、农历牧渔(-11.58%)、美容护理(-10.34%)、食品饮料(-8.03%)、轻工制造(-6.01%)。
截止到目前,2025年31个申万一级行业表现:计算机、传媒、有色金属涨幅居前,煤炭、食品饮料、公用事业表现较差。
更直观一点,我们可以对比半导体、数字经济、机器人、北证50、港股、金融、医疗、白酒、新能源、军工等行业基金的表现:今年来,机器人、半导体、数字经济等科技行业以及港股的表现比较好。
基金理财选对行业很重要,好的行业更容易取得高收益,在行业趋势到来之前就买入并持有这些基金能够取得很好的收益,但比较难做到,更多的是部分投资者错过了初期的买入机会而眼红于基金的业绩追高买入,这样容易买在高点,等到行业调整时,会产生较大损失。
我的基金组合配置马科维茨说过:“资产配置多元化是投资的唯一免费午餐”,我们投资之前,应该做好资产配置规划,然后在接下来的投资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执行并灵活调整规划。
如果组合中单纯的配置国内指数基金,分散风险的效果并不好,可以在组合中加入纯债基金,黄金、原油类基金或者是国外市场基金的一种或几种,另外也可以配置不同行业的基金。当然,我们也不能盲目的去配置这些基金,还要根据不同市场行情下各类基金的表现来决定是否配置以及配置比例,因为有些基金可能上涨周期已过,正在回调,这时候其性价比较低,不能盲目买入。
就基金组合配置来说,我今年的规划如下:
今年我的配置预计以医疗、港股、科技、微盘股为主;也会用部分资金去追逐因政策、技术革新等因素可能产生的结构性行情,比如2023年上半年的数字经济行情,2024年四季度机器人、AI行情,对于因结构性行情而大涨的行业类基金要及时止盈,不要迷信长期持有。
(一)纯债基金理财之前,先虑风险,做好资产配置,不要被市场一时的上涨而冲昏头脑,要谨记A股牛短熊长的特性。
不要等到市场大跌时才想起纯债基金的好,在不发生大的变动下,我会继续将纯债基金作为避险资金:即使是风险较低的纯债基金在不同时期内也会面临一定程度的回撤,投资者可能面临短期亏损,但债市熊短牛长,相对稳定,长期趋势还是上涨的,并且每次回撤之后的回归收益都很可观。
上证指数与纳斯达克指数走势:
(二)消费基金暂不打算持有消费类基金。
去年持有的以旅游板块为主的消费类混合基金已经转换为互联网、医疗行业基金,转换原因并不是我不看好消费旅游板块,而是:基金经理将一只原先是消费旅游板块的基金在2024年2季度全部追热点转为金属化工相关行业的持仓。而目前这只基金的前十大持仓在2024年4季度又换成了新能源、消费、医药的混合持仓,谜一样的操作。
白酒类行业基金暂时不打算配置,尽管很多白酒公司股价已经从2021年的高点腰斩,有业绩,估值相对合理,但问题是市场趋势会不会重来,会不会重新青睐白酒股(茅台在2019年1月2号的股价为404.76元)。
我在2021年2月份分批止盈持有的白酒行业基金后,再没有持有过。
截止到2025年2月10日,该基金的累计净值为2.4786元,低于卖出时的累计净值(3.1231元),由该基金累计净值走势可知:对于行业类基金不要盲目迷信长期持有,很难有行业基金能够连续上涨超过三年,两年就已经很优秀了,所以该止盈时及时止盈,该止损时及时止损,不然可能会因板块轮动而使已取得收益或者本金产生损失。
(三)医疗基金医疗基金近期很难有大幅上涨的走势,但相对科技类基金会稳一些,我还会继续持有,偏向创新药,暂不考虑中药相关,后期会控节奏逢低分批买入。
如果你持有的是某些‘女神’管理的基金,规模又比较大,业绩大幅跑输同类型基金,这个时候就不要考虑‘基金止盈不止损’的问题了,可以考虑转换为其他同类型基金。
(四)TMT基金TMT:科技(Technology)、媒体(Media)和电信(Telecom)。
算力、软硬件、互联网、数字经济、AI、大模型、计算机、影视传媒、游戏动漫等都属于TMT的范畴。
今年的科技行业还是值得持有的,但我会以波段持有为主,不会长期持有。
机器人、AI、半导体等科技行业可以说是目前最热门的行业了,相关行业基金近半年涨幅已经翻倍,但应该很难维持2020年、2021年的新能源行业连续上涨两年的走势。
如果已经持有,可以考虑适时分批止盈,不然前期的盈利可能会损失殆尽,这在股市是很常见的;如果打算买入,可以在回调时买入,做一下波段操作,一定要注意其迷人业绩下隐藏的短期大幅上涨带来的回调风险。
市场热点年年有,但又有多少基民凭此赚到钱了呢?每当市场风格轮换,总有人在山顶吹风。
对于已经取得高收益的行业类基金一定要及时止盈,但人性本贪婪,总想赚更多,而想赚更多就必须以我们已取得的收益和本金来做赌注。
(五)港股基金恒生指数在经历了2020年至2024年的四连跌后,终于在2024年迎来了久违的上涨,并且2025年开年延续了上涨趋势,投资者对港股基金的信心也逐渐高涨。
作为离岸市场,港股更易受外部因素影响,波动较大,当前可以作为资产配置中的一部分,不建议追高,可以逢【大跌】分批买入。
虽然持有的港股基金近一年涨幅已超过70%,但我目前仍打算持有一段时间,暂不止盈(目前持有收益率41.56%)。
(六)新能源基金中证新能源指数在2021年11月份涨幅触顶后便开始回调,期间虽有波动,但整体仍成下跌趋势。
感觉新能源行业(除新能源车,我持有的基金中也有重仓新能源车的)在市场中‘不红了’,当前市场趋势不在新能源,市场认可度不高,不知道会不会有什么政策可以成为新能源股的春风。
总的来说就是:连续回调后,估值开始变得有性价比,但有些过时,我暂时不打算持有,个人持有四五只基金就可以。
(七)军工基金波动性大,虽然部分公司业绩、股价还不错,但长期来看基金业绩较其他行业基金并没有什么优势,受外部因素影响较大,这么多年来,我一直没有持有过相关行业基金。
(八)北交所基金截至2025年2月7日,北交所上市公司数量为264家,总市值6114.88亿元,流通市值3682.68亿元。
北交所股票涨跌幅限制比例为前收盘价的30%,波动较大,相应基金波动同样很大,不建议追高,下跌幅度大时,我会买入,但不会购买封闭式基金。
目前点位下,普通基民不建议高配北证50指数基金,波动太大,理财时不要只追求收益而忽略了风险,如果想要持有北证50指数基金的话,可以考虑C类份额,大幅下跌时做一下波段操作,及时止盈。
像北证50这种规模较小的指数基金,确实属于传统的宽基指数基金,但无论波动性还是收益性更像是行业类(指数)基金。类似的还有科创50指数基金,十大持仓股大半都属于半导体行业,相当于行业类基金了。
由于市场趋势变换太快,行业类基金业绩很难保持稳定:当属于该行业的行情到来时,会获得远超市场的收益;当行情不再时,也会让你‘跌妈不认’,风险承受能力低的基民组合中可以低配或者不配行业类基金。
很少会出现类似2020年、2021年新能源行业基金连续大涨两年的辉煌了,我感觉行业类基金持有3/5年,时间有些过长了,尤其是很多基金成立来的业绩还不如近两三年的业绩,所以说如果我们的持仓周期没那么久的话,对于因结构性行情而大涨的行业类基金要及时止盈,不要迷信长期持有,可以考虑适时止盈。
(九)金融基金暂不打算持有。
2024年申万银行业上涨34.39%、非银金融上涨30.17%,相关行业基金的重仓股如指南针、同花顺等涨幅已经较2024年低点超过300%,应该会有一定回调压力,难以复制去年的辉煌。
计划是死的,市场是实时变动的,要根据市场行情灵活调整自己的计划。
@今日话题 @雪球创作者中心 @雪球基金
#雪球星计划公募达人#
#DeepSeek概念股延续强势,美格智能6连板#
#2025基金投资#
$永赢先进制造智选混合发起A(F018124)$
$泰信中小盘精选混合(F290011)$
$广发北证50成份指数A(F017512)$
作者:蚂蚁不吃土(转载请获本人授权,文章中列举的具体基金只是举例需要,并非推荐;本文亦非投资建议,不作为基金买卖依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