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先进技术在世俱杯上的试验阶段沦为了笑话,但并没有阻挡它将势力范围扩大到其他联赛。
目前,该技术已经在欧洲顶级联赛,包括德甲、意甲以及其他联赛中使用。西甲联赛也已经在本周五开始培训官员和裁判,准备下赛季推出“录像裁判”。
而上周末开赛的中超联赛,也同样正式引入了这一高科技。
虽然随着视频技术和裁判业务的成熟,“录像裁判”像世俱杯上那样的笑话在减少,但是依然引来批评不断,对于足球这项运动来说,它到底是救星还是灾难?
裁判可以通过视频回放来避免一些执法错误,球队和球员遭遇误判的概率大幅降低,这自然是“录像裁判”的一大好处。
有了它,2010年世界杯1/8决赛德国对阵英格兰中,兰帕德的进球被误判将不再发生,也不会有马拉多纳传世的“上帝之手”。
在今天下午进行的中超新赛季第一轮江苏苏宁与贵州恒丰的比赛中,苏宁就成为“录像裁判”受益的球队。特谢拉原本被判越位的进球,但经过“录像裁判”的确认后认为进球有效。
竞技体育的最大魅力是胜负,成绩的公平公正是保证这一魅力的基本,争议的部分越少,最终的胜利也才最有意义。而“录像裁判”能够让竞技体育最大程度地接近公平的本源。
但是,如果你觉得“上帝之手”也是一次经典进球,“误判”也是足球魅力的一部分,那么可能就是另外一个看法了。
而“录像裁判”目前面临讨伐的一大弊端是它打乱了足球比赛应有的流畅节奏。“录像裁判”技术在出现以下四种有可能改变比赛的情况时才会使用:进球、犯规、直接红牌和错误身份。
虽然使用的范围被限制,但是每次使用时,“录像裁判”都会通过耳机通知主裁判,随后主裁判吹停比赛,等待“录像裁判”的确认,如果主裁判觉得有必要,还会跑到边线处,亲自确认视频。
这来来回回耽误的时间,足以让一场足球比赛被肢解地七零八落。更别说,当裁判吹停比赛后,场上的22个球员和场边的万名观众只能静静等待。苏宁与恒丰的比赛就因为“录像裁判”,下半场补时达到了惊人的6分钟。
前利物浦球星贝拉米就曾炮轰这一技术:“要知道当裁判吹停比赛时,看台上的球迷根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他们只能焦急等待,球员们也只好进行一些额外的热身运动来保持体温。”
而对足球激情最具杀伤力的还有一点,那就是球员进球后的庆祝动作可能要缓一缓才能做了。球员进球、主裁哨响、球员庆祝,这一连贯动作中间要加上“录像裁判”的确认,而这一确认是需要时间的。
球员们再也没办法好好庆祝进球了,如果想避免疯狂庆祝后却又被判进球无效的尴尬,那C罗的滑跪就需要慢几拍再上演。昨天下午的特谢拉,就算后来确定进球有效,也没有刚进球时的兴奋劲儿了。
一直致力于推广“录像裁判”技术的国际足联主席因凡蒂诺表示:“我们得出的结论是——录像回放有助于足球。”
在保证比赛公平层面,这句话没错。但是,如何能让这一技术更加无缝贴合地完美适配于足球比赛,让足球的激情和魅力不被减分,让球员和球迷依然能全情投入,也许才是“录像裁判”之后要完善的方向。
对于这个高科技
你的看法是什么呢?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