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联合商报 文/ 陈司宇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可以通过不同的渠道了解不同的时事,而“痛感新闻”格外“吃香”。各类令人唏嘘的痛感新闻扑面而来,员工自杀、教师患癌被辞后不治身亡、大学生被诈骗后心脏骤停离世……林林总总,不一而足。
面对这些“痛感新闻”,我认为我们应积极面对,深入思考,反省自己,反省社会,并求得解决之法。
“痛感新闻”就是因为天灾人祸给人带来苦难甚至灾难的新闻,经报道后能触动人们心弦,引起社会高度关注,激起人们的同情、愤怒、悲痛等情感,并引人思考的新闻。“痛感新闻”的背后无非是人性的扭曲或是道德的沦丧,可以说无一例外。由于正能量的事已勾不起大众的“食欲”,于是大众传媒以“痛点”为切入口抓住了人们的胃口。而也正是这一举措,让我们更真实地看到了世界的本质:一个真理的发现,往往会受到各种打击;一位伟人的诞生,往往会经历坎坷的人生;一篇好文的流传,往往受到各种非议……当然,对同一件事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看法,正是这些不同的看法才使看问题的角度不同,结论不同。对“痛感新闻”亦是有不同的声音,但是我觉得在看过不同看法后,我们应有自己的看法。
对事物的认识不太过表面,应透过现象看本质,对“痛感新闻”也是如此。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新闻事件悲痛、愤怒等情绪的表面,深入思考、求得解决办法犹为关键。若只是感伤于新闻表面,而不发现其背后的本质,那这和项羽轻信刘备表面的话,狂妄地忘记了刘备的真实目的、实际举措,最终被迫自刎乌江这一悲剧所展示的有什么区别呢?
我们应该重视“痛感新闻”,而不是淡然面对甚至轻视。为什么呢?因为这类新闻涉及的当事人,他们的遭遇,他们的痛苦等,实际上反映了社会存在的制度、管理、责任等方面的问题,只有重视,才能发现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以防今后出现类似事件。值得注意的是,这类新闻引起社会高度关注后又会产生认识上的分歧。为什么会如此?当然是因为它带给人的震撼、新闻背后反映的社会态势以及不同阶层人们各自的认识。当然,重视不是单纯的争论那些已成定局的事实,更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弄清新闻背后的真相。科技日益发达,各类事件稍稍调查便可真相大白,可谓“若想人不知,除非已莫为”。弄清真相后,我们做的,就是完善我们的各项制度,不能出现漏洞;就是要增强责任意识,加强管理;就是要以此为鉴,完善自我,完善社会,打造更美好的社会、更强大的国家。如今,我们学习历史,正视我们曾经的辉煌、腐败、觉醒,不就是为了可以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吗?
总之,“痛感新闻”大行其道,不见得是一件坏事,只要我们敢于直面现实,弄清痛感新闻背后的东西,对建设公平和谐的社会是大有裨益的。(陈司宇,湖北省宜昌市夷陵中学)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